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紧紧锚定“走在前、进位次、提水平”,稳扎稳打、踏踏实实,攀高比强、进位超越,扛牢治粮管储责任,抓队伍、优储备、强产业、塑品牌、保安全,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聚焦高标准、严要求,强基固本抓基层打基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推进“清廉粮食”建设,开展专题学习9期、党纪学习教育培训1次、党组织书记专题党课5次、“进基地、强党纪”活动2次,召开“以案促改警示教育会”1次,不断引导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深化“1+12+N”系统党建工作机制,探索市县企“三级联动”,组织开展“榜样学习”“提能强基”专题活动,举办系统“粮心向党矢志粮安”主题宣讲比赛1次,推进理论同学、本领共练、难题共商、业务共促。建强基层组织和人才队伍。聚焦基层粮库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专题调研,推动“支部建在粮库党旗插在粮仓”。目前,县区基层粮库已基本建立党组织。用好教育培训、技能竞赛、督查评估“三位一体”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全面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组织开展了第二届全市粮食仓储企业职业技能竞赛,开设中储粮企业组和地方储备粮企业组,推动同台竞技、互学共进。深化党建溯源理念,班子成员累计领办项目7个。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改。
(二)聚焦储好粮、收好粮,夯实更稳更牢物质基础。在粮食储备方面,争取上级增加我市核定储备规模,增加数量与潍坊并列全省第一,每年可减轻财政负担1200万元以上,全社会粮食库存量保持在200万吨以上。在粮食收购方面,及时召开银企对接会,筹措粮食收购资金超34亿元,其中帮助13家粮食经营企业用好省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获得银行信用贷款超过4亿元,集中收购期间,全市范围内各类企业腾并收购仓容100万吨以上。预计全年从生产者购进粮食超300万吨。在助农增收方面,积极开辟447个场地、94.84万平方米面积的场所,为群众晾粮“腾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充分发挥23家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作用,累计提供产后服务量95.32万吨。
(三)聚焦建好仓、管好仓,打造更智能更绿色粮仓。聚焦节粮减损,深入实施绿色仓储提升行动,推动绿色储粮技术升级和应用。全市升级改造和新建扩建总仓容22.73万吨,有效提升仓房气密、保温隔热、清理净粮能力。开展粮情“早知道”预测预警,全市地方国有粮食储备企业机械通风、粮情测控、环流熏蒸技术应用率达到100%,储粮周期内综合损耗率降至0.35%,好于全省平均水平。加快推进国家级绿色储粮标准化试点,探索应用智能扦检一体化系统,单日入库量提高40%,吨粮入库耗电量下降30%以上,仓储能耗水平持续降低。及时编制起草小麦、玉米准低温储藏技术规范等5项企业标准,推动储粮从数量质量安全向绿色生态安全转变,并在全省粮食绿色仓储建设暨规范化管理现场推进会作典型发言。
(四)聚焦抓产业、保供应,锻造更壮更强供应网络。聚焦粮食加工全链发展,抓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不断优化粮食产业布局,促进粮食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积极培育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粮食加工业集群发展。围绕“政产学研金服用”,用好政策资金,向上争取政策6项,争取上级财政资金支持4233万元,用于支持粮食产业项目建设及“智慧粮库”项目建设,加大推广应用粮食加工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力度,助力粮食加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完善粮食应急保障机制,在全省率先完成省级区域性粮食安全应急保障基地建设并投入使用(省内四家之一),全省项目建设观摩会在我市召开并推广我市有关经验做法。健全完善市县企三级应急预案体系,研究印发粮食应急保障实施办法、粮食应急保障企业管理实施细则,按照程序确定粮食应急保障企业264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1家、市级48家,并进一步细化完善应急响应程序,确保响应迅速、运转高效、保障有力。
(五)聚焦增储备、守底线,筑牢安全可靠的应急屏障。完善实物和产能、政府和企业储备相结合的储备机制,抓好719万元市级应急救灾物资购置。调整优化生活类救灾物资协议储备企业,与8家企业签订价值约1200万元的生活类救灾物资商业储备,可满足受灾转移安置人口2.5万人、15天基本生活需要,并与5家企业签订产能储备协议。组织开展应急调运及演练,累计调拨价值110万元物资,有力保障费县大田庄乡森林火灾、莒南团林龙卷风灾害、市区强降雨等突发灾害的物资需求。联合市财政局、市应急管理局制定印发《临沂市市级救灾物资储备管理暂行办法》,不断提升物资储备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水平。坚持普遍适用性,起草完成我市应急救灾物资储备规范管理地方性标准草案。物资储备管理和标准化建设先进典型经验得到省局发文推广。
(六)聚焦严监管、稳秩序,营造更优更好购销环境。依法履行粮食流通监管责任,实施粮食流通监管“铁拳行动”,加强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充分发挥12325监管热线、12345临沂首发作用,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采取“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四不两直”暗查暗访等多种手段,不断提高问题线索处置效能。依托“山东粮食流通管理云平台”,深入推进“智慧粮库”信息化建设,实现“政策性粮食全覆盖、业务全覆盖、监管信息化网络全覆盖”。深入推进行业公共信用建设,信用综合评价结果应用情况获得国家认可。深入开展“合规运营月”活动,印发合法合规经营指导清单、粮油收购及政策性粮食销售监管工作职责清单,不断提升粮食企业合法合规运营水平。今年以来,已下达合规运营指导书45份。坚持“执法与说理”并行,做到边执法边普法,积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今年以来,已开展执法普法活动206次。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深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要求,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压实各级责任,组织现场培训3次,开展专项检查46次,有效维护行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二、2025年重点举措
(一)提升治粮管储水平。抓好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省对市高质量发展考核,严格按照省市委工作要求,深入贯彻落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涉粮改革事项,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深入开展粮食流通监管,组织开展好新收获粮质量监测和政策性粮食出入库检验检测工作,维护粮食流通市场良好秩序。继续扩大救灾物资储备规模,及时组织应急调运演练,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调得快、用得上。
(二)抓好粮食购销服务保障。认真抓好粮食收购,进一步优化提升购销服务,确保全年从生产者购进粮食300万吨以上。继续开展升级改造和新建扩建仓容,加快推进“一园两点”粮食物流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全市仓储物流水平。用好国家级绿色储粮标准化试点典型经验,推广应用绿色储粮技术,进一步加快“智慧粮库”智能化建设,不断提升储粮科学化智能化水平。
(三)推动粮食产业提质增效。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粮食产业聚集发展,推动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提高小麦、玉米、花生精深加工和转化利用率,培育粮食产业新质生产力。深化粮食产销合作,深入推广“沂蒙花生油”区域公共品牌,依托“齐鲁粮油”宣传平台,广泛开展品牌宣传和产销对接推介、产品交易会等各类活动,集中宣传推介临沂优质粮油,推进临沂粮油产品质量升级、品牌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