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刚委员:
感谢您对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的关心支持。您提出的《关于落实我市粮食价格机制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根据我局工作职能,现就提案中关于“促进优粮优价,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提升粮食产后服务水平”“科学确定粮食进口规模,保障国内粮食供求平衡”等建议,结合我市粮食工作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情况。最低收购价政策由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出台,中储粮为政策执行主体,地方有关部门按要求配合做好政策执行相关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家粮食和储备局等部门印发《关于公布2025-2026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的通知》,明确2025-2026年国家将继续在小麦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最低收购价格为1.19元/斤(三等),较2024年提高0.01元/斤,自2020年以来连续5年提高最低收购价格。同时,最低收购价水平改为两年一定,如生产成本等发生较大变化,另行按程序调整。这将有利于稳定种粮农民预期,引导贸易商和加工企业决策,稳定相关企业对后市的信心,促进土地流转价格合理形成。近些年,我市严格落实《山东省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工作方案》,配合中储粮做好仓容挖潜等各项准备工作,夏粮集中收购期间各类粮食收购主体的三等新麦收购价格均高于最低收购价格水平,未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
(二)我市粮食市场价格总体变化情况。受国内粮食丰产丰收、国际粮食市场波动、面粉加工需求弱、养殖业不景气和饲料加工需求下降等多重因素影响,去年国内粮价出现了一定程度回落。国家及时通过增加小麦、玉米收储规模、暂停储备粮拍卖、减少粮食进口数量等措施,有力稳定了小麦、玉米市场价格。从我市情况来看,全市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严格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统筹抓好市场化收购和政策性收储,引导多元市场主体积极入市收购,去年收购粮食超过300万吨,牢牢守住了农民“种粮卖得出”底线。市场价格方面,今年以来,粮食价格逐步企稳。5月中旬全市小麦收购均价稳定在1.22元/斤左右,较去年同期低0.07元/斤;玉米收购均价稳定在1.20元/斤左右,较去年同期高0.04元/斤。
(三)我国粮食进口情况。适度进口粮食是我国调剂国内余缺、稳定粮食价格的重要手段。同时,为了防止国外低价粮冲击国内市场,我国对小麦、玉米和大米三大主粮实行进口关税配额管理。新冠疫情期间,我国通过大量进口粮食,有效补充粮食供给,避免了国内粮价大幅上涨。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5年1-4月份累计粮食进口量为3182万吨,同比减少39.9%。
二、工作举措及成效
2025年以来,我市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认真贯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坚决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粮食购销市场活跃,主要粮食品种价格平稳,粮食保供稳价基础扎实。
(一)精心组织粮食收购,确保粮食颗粒归仓。我市积极统筹市场化收购和政策性收储,围绕“有人收粮、有钱收粮、有仓收粮”抓好要素保障,健全央地协调会商机制,充分发挥国有粮食企业市场主渠道作用,引导多元市场主体积极入市收购,联合市委金融办、人民银行临沂市分行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夏粮收购资金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联合市委金融办编印《临沂市“夏粮收购”信贷产品汇编》,千方百计帮助企业筹措收购资金,多措并举腾并仓容,全力保障农民售粮需求。今年夏粮收购期间,全市各类粮食企业累计准备收购资金22.14亿元,腾并仓容79.93万吨,预计今年夏粮收购期间集中收购新季小麦90万吨左右,能够满足夏粮收购需要。
(二)落实最低收购价政策,兜牢农民“种粮卖的出”底线。我市严格落实最低收购价政策,配合中储粮做好仓容挖潜、统计监测等前期准备工作,坚决做好政策托底准备。2025-2026年国家小麦最低收购价格为1.19元/斤(三等),待新小麦上市后,我市将坚持未雨绸缪,按照《山东省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工作方案》要求,充分发挥79个粮食价格监测点作用,每日监测本地小麦市场收购价格变化,积极配合中储粮做足托市收购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一旦具备托市收购的条件,第一时间配合中储粮开展托市收购,坚决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底线。
(三)优化粮食产后服务,切实降低粮食损耗。夏粮集中收购期间,积极指导各县区密切跟踪天气变化,提前制定应对灾害天气粮食收储预案,充分发挥全市23家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作用,为农户提供“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等“五代”服务,确保种粮农民丰收到手。同时,组织开展2025年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周活动,通过发放“明白纸”、科学储粮手册和新媒体宣传等多种途径,广泛宣传家庭科学存粮常识,普及农户科学储粮技术,指导用好科学储粮装具,促进科学储粮、规范储粮,减少粮食储存损失。
(四)树立优粮优价导向,促进种粮农民增收。积极指导企业树立优粮优价导向,构建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订单农业,聘请专家对粮食产业链全周期跟踪技术指导,促进形成以“订单式生产、保护价回收”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变“市场有什么加工什么”为“市场需要什么种植什么”,实现优质粮食供应量足质优,让农户共享产业增值收益。深化省内外粮食产销协作,组织企业参加“齐鲁粮油”中国行石家庄推介会暨2025鲁冀粮食产业发展合作洽谈会、齐鲁粮油&京东集团合作交流会、“齐鲁粮油”鲁港企业交流座谈会等大型展销会,积极制作“沂蒙花生油”宣传片,广泛推介以“沂蒙花生油”为代表的沂蒙优质粮油产品。“沂蒙花生油”被评为“齐鲁粮油”最具影响力市级公共品牌。
(五)完善应急保障机制,打牢保供稳价基础。严格落实《临沂市粮食应急保障实施办法(试行)》《临沂市粮食应急保障企业管理实施细则》,在优选粮食应急保障企业264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1家、市级48家)的基础上,完成季度动态数据更新,粮食应急日加工能力超过1.7万吨。印发《临沂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粮食流通统计调查制度等3项制度的通知》,按照“早快精准”的要求,全面健全完善粮食流通统计与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健全“预防为主、分析研判、会商预警”的运行机制。据统计,全市社会粮食库存量保持在200万吨以上,保供稳价的调控基础扎实。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局将组织实施惠农畅收行动,认真落实粮食保供稳价要求,以有力举措稳市场、畅收购、强供应。
(一)强化粮食收购服务。统筹市场化收购和政策性收储,联合市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印发《关于全面做好2025年粮食收购工作的通知》,引导多元主体积极入市收购,加强与金融机构协调对接,广泛宣传动员粮食企业参与山东省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募集,纾解企业融资难题,进一步活跃粮食流通市场,确保全年收购粮食350万吨以上。认真落实国家最低收购价政策,充分发挥79个价格监测点作用,配合中储粮做好托市收购各项准备,守牢农民“种粮卖得出”底线。
(二)强化央地协同管理。通过建立在临粮食储备企业协调会商机制,定期召开均衡轮换协调会议,打破信息壁垒,推动市场信息共享,及时掌握市场动态,统筹考虑临沂市范围内中央储备粮、地方储备粮轮换数量,指导企业选择合适时机精准吞吐,有序实现在临储备粮轮换更加合理,逐步做到全市粮食储备企业均衡轮换,努力推动粮食价格保持在合理区间。
(三)强化粮食应急保障。落实《临沂市粮食应急保障实施办法(试行)》《临沂市粮食应急保障企业管理实施细则》,推动多功能粮食应急保障中心建设,持续优化完善以鲁南经济圈省级区域性粮食安全应急保障基地和粮食应急保障中心为龙头,以粮食应急供应网点为基础,粮食应急加工、储运、配送各环节协调配套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适时开展粮食应急演练,检验和完善应急预案,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调得动、用得上。
临沂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2025年5月28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单位及电话:临沂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8313050